近年来,乐安县万崇镇坚持以党建引领,结合网格化管理,积极推动“党建+社会救助”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整合社会力量,构建起有高度、有精度、有强度、有温度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提升社会救助质效。
【资料图】
规范制度 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设置服务点。以镇便民服务中心改造装修为契机,增设社会救助工作服务窗口,设立“社会救助”标识牌,并在服务大厅显要位置有序摆放相关社会救助政策要点和申请办理流程,相关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保证办事群众能看到、能看懂。同时在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社会救助服务点,每村设立一名党员先锋岗和民政专岗,负责协调处理社会救助工作事项,有效提升了全镇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二是选好网格。各村均建立“行政村—网格(村小组)—党员联户”三级党建网络工作体系,组织有履职能力的党员分别联系困难群众家庭,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2023年以来,全镇160名党员通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五必到、五必访”活动,主动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帮扶需求,帮助31名困难群众解决低保申请、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住房帮扶和教育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问题。
三是守护“夕阳红”。坪背村、上罗村为居家高龄、优抚、特困、空巢老年人等提供助餐服务,有效解决他们吃饭难问题。安排志愿党员及村干部每天值班,服务、照顾老人吃饭、休闲,并送餐至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做好党员“点餐式”社会救助服务。目前已有30名老人在老年食堂就餐。
试点先行 打造工作亮点
该镇以坪背村为试点村,搭建网格化管理体系,点对点开展社会救助服务。通过建立网格化党员服务数据库,以8名网格党员为帮扶主体。建立网格化困难群众数据库,深入开展“五必到、五必访”活动,网格员对所管辖的网格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困难群众需求发现机制,制订帮扶内容。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250余件,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组织引导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试点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0余人次,发放米面油、肉蛋奶、棉衣、书包等慰问品折合人民币2万余元。
一是资源整合、一网联动。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必落实”,群众申请救助更加简便快捷,办事效率更加高效,办结率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升。二是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更加满意。通过“党建+社会救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在社会救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营造出扶危济困、奉献爱心的社会氛围。
兜底保障 取得工作成效
三是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事后救助”到“事前服务”的转变。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通过网格化管理,农村党员可以快速发现困难群众,并予以帮扶救助,有效防止群众因病因灾返贫。
下一步,该镇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救助新方法,促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救助深度融合,切实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多办增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民生实事,保障解决困难群众需求精准、及时、高效。(王青青、邱飞飞)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