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几乎是囫囵吞枣般地读完的。
看起来很复杂,因为叙述者一直在变。一开始是以克洛伍德先生一个租客的角度来作为引子,引出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故事。正式讲故事的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丁恩太太,而且在故事里面丁恩太太又有三个称呼丁恩,内莉,艾伦,一时不留意就会乱了。而且丁恩太太在讲故事的时候,对人物的称呼又时时变化,要很注意才能弄清楚,读起来要费一点精力。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有点复杂,还好最终是个好结局,不过这个结局读起来总是有点草草了事。希思克里夫是故事主人公,他的童年是那么不幸,他的爱情又是那么的不顺利,他一生都在盘算如何报复他的仇人,一个为报仇而生的人怎么会快乐呢?看到他那么粗鲁地对待埃德加,那么粗鲁对待伊莎贝拉,那么粗鲁对待他自己的儿子、哈里顿和小凯瑟琳,让人看了有点压抑。他粗暴的一面时常跃然纸上,每次写他的残暴,我都有种不忍再读的感觉。后来他说他总是看到凯瑟琳,我觉得他是想凯瑟琳想疯了。而最后他的饿死,好几次读到他吃不进东西的文字,还有他恐怖的眼神描写我都以为他要死了,谁知道看了好几页,才看到他在一个雨夜睁着狰狞的眼睛,露出恐怖的微笑,永远地不动了,才知道他真的是死了。对于哈里顿,其实他是爱他的,至少比对自己那个懦弱的儿子小林敦的感情要多,或许就是因为他在哈里顿的身上看到他年轻的缩影吧,虽然残暴对待他,可心里还是爱他的。而哈里顿,在希思克里夫死后,也是惟一一个为他流泪的人。读到这里,我不得不被哈里顿的善良打动。
(资料图)
凯瑟琳,说是小说的女主角,可是到书的一半,或许还不到一半就去世了。可是在我看来,去世对她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是一种解脱。在埃德加和希思克里夫之间,她选择不了,如果说她不喜欢林敦先生,她就不会跟他结婚,就不会不想离开他。我想凯瑟琳对林敦是有感情的,虽然她瞧不起他的懦弱,可是心里还有他,还有这个家。凯瑟琳对希思克里夫的感情,虽然是爱情,可是我在书中却没有读到她对希思克里夫炙热的爱的字句,更多的是她的坏脾气,不是为这个吵,就是为那个闹,确实是一个疯婆子。我不喜欢这样一个讨厌的人物。
埃德加林敦,懦弱的代名词,什么都能忍的人,脾气最大的一次就是往希思克里夫喉咙上打的一拳,其他的时候,他身上体现的除了懦弱还是懦弱。对于妻子的不忠,就算怎么不愿意,还是给忍下来了,更多的是无奈,苍白,无力。
小凯瑟琳,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子,她比她的母亲要懂事多了,童年的小凯瑟琳是一个贴心乖巧的好孩子,天真烂漫,看她对父亲的话,以及对父亲的爱,让我看了替林敦感到安慰。埃德加没有妻子的温柔体贴,却有女儿的乖巧伶俐,也算是一种补偿吧?凯瑟琳为什么会爱上林敦呢?怜爱之情比较多吧?总是很不懂为什么对着那么虚伪可笑的小林敦,小凯瑟琳还能一次又一次地忍受?对于朴实的哈里顿,同样是表哥,她却看不起他低下的身份,而不喜欢他。后来,小林敦死后,她因为太无聊寂寞,才和哈里顿和解,继而成为亲密的爱人,让人迷惑。
小林敦是我在这本书里面最讨厌的人。虚弱,大热天都要生火,对人没有礼貌,非常没有教养。婚后,他竟然鄙视小凯瑟琳,说她什么都没有,她的财产都是他的。读到那里,我真的觉得很讨厌他,巴不得他快点死去,因为他这种丑陋的面目实在让我觉得无比恶心。
同情弱者是很多人的通病,可怜的哈里顿很善良,而且不像希思克里夫那样充满了仇恨。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当初希思克里夫不是受到欺辱,不是受到打击,他不会这样残忍地报复的,哈里顿,就是希思克里夫真实的反应,其实他也是善良,纯朴的,只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一辈子,都只有仇恨,报仇……
读完《呼啸山庄》,我真的没有被希思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所感动,因为现在的我觉得,这样的爱情,我不信。可能我还没有那么多体验,不能理解他们所为一辈子的爱,又爱又恨,冤冤相报何时了呢?爱情,总有褪色的一天,没有了一个,下一个总会出现的。何必单单守着那一个,然后拒绝其他的呢?这样真的太傻了。伟大?不觉得。
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源于朋友的推荐。在此之前,我对这类型的书接触不多,而这一种以叙事为主,再逐步深入的,着实还是所见的第一本。
书籍篇幅不长,最具特色的是他的描写方式。将让外行人一看就晕的心理知识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理论与情节相结合,有停有顿,不会给人增添太多的阅读疲劳感。
这是一只患上抑郁症的蛤蟆先生在朋友的鼓励下去看心理医生,接受治疗最后获得新生的故事。在看着蛤蟆先生逐渐变好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也跟着接受了一场心灵治愈之旅。
我跟蛤蟆先生一样,第一次接触“儿童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等这一些看似简单,实则真正贯彻却需要细细品味的名词。跟着苍鹭医生的节奏,循环渐进,像洋葱一般,一层一层由浅到深。
这本书于我最大的收获,其实在于联系书中内容,以新的角度对自己重新的认识和学习。蛤蟆先生在理解和联想中,学会大多时候能够以“成人自我状态”来看待问题,学会打破自己给自己设的心理游戏,改写自己的剧本获得新生。我感受着他的心路历程,又如一个陪伴者看着他治愈。在这过程中,我也学着回想我的过去,我的现在,试着将苍鹭医生所提到的东西与我自身联系起来,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事物。
我曾听一个网友说他对心理咨询的看法,他曾简单的概括为“政治书”,给予你心理暗示,告诉你世界很好。但跟着蛤蟆先生走了这么一遭后,我却觉得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与心灵打交道,将迷途的人们以一种温和且坚定的方式带回正轨。
我印象最深的是蛤蟆先生与苍鹭医生的第一次会谈,仅仅只是简单的几个提问,却顿时让蛤蟆先生意识到心理咨询的意义所在——是他想让自己变好,不是别人,也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在更多的情况下,苍鹭医生都采用倾听和询问的方式,而不是单方面一味的灌输思想,更多的是逐步引导蛤蟆先生主动诉说,给无助的人一个安心的发泄口。我想这就是心理咨询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的几处细节,也让我不由联想到的社会中一些真实的现象。
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这又是为什么?就像书中河鼠、鼹鼠和獾三者对心理咨询这一事的看法,保守的河鼠曾打过退堂鼓,觉得不如吃几片阿司匹林来得有效;鼹鼠和獾也觉得心理咨询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这和现实生活中那些对“心理咨询”有偏见的人有着同样的性质。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偏见,才导致了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治愈率依旧很低,不是不想治,而是不敢治或者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治疗。而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
精神疾病治愈率低是一类问题,然“为什么会产生精神疾病”这一问题又值得人们深思。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一话题也是热议纷纷,著名主持人董卿也在多次访谈中提到这个话题。父母享有极大的权力,以塑造子女人格的雏形。然而在某些过于严苛的要求下,孩子却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就如蛤蟆先生的父亲对他总是一味的否认和斥责,这和他之后的自我否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能说我们没办法改变原生家庭,也没办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接受它,在重新认识它的过程中获得希望和动力。
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只是一部分因素。心理问题的源头,仍要追溯到个人本身。
许多人在遇到生活不顺时,更多的是怪人怪事。蛤蟆先生将自己心灵受挫的大部分原因总结为父亲的严苛和獾的斥责,但却忽略了一个事情——如果你不愿意,没有人能逼你做任何事情。在书中的第八次谈话,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心理游戏。当苍鹭医生解释后,我发现在很多时候,我和蛤蟆先生一样也处于“我真可怜”和“PLOM(可怜弱小的我)”这两个游戏中。
蛤蟆先生在慢慢分析自己的处境和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后,他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剧本。同时我也明白了,人生是自己的,别人享有建议权却没有支配权。怨人怨天只会让人沉浸于失败和低落中,也不要将所有的希望寄托给别人,因为只有自己站起来了,才是真正的站起来。
这本书不仅让人们增加心理知识的了解,更是在纠正着人们对心理咨询这一事物的认识。当人们真正陪着蛤蟆先生走过了“心理咨询”这一遭,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当今时代人们对心里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以及开放了相关课程,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这本书也与时代所需紧紧契合着。
我很荣幸能够陪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与此同时,这躺心灵列车也在等着你们上站。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标签: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