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 > 正文

滨海一中开展“双轮驱动”实验教学

来源:大众网    时间:2023-04-07 13:14:18


(相关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 实习记者 王晓龙 通讯员 袁清梅 王品 潍坊报道

近年来,滨海一中一直践行的“双轮驱动”实验教学法是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挖掘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所用,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知识或所学内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动手做实验解决问题,实现由发现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手能力,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不仅利用理化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孩子们在多变的实验过程中促生灵感的闪现。如,九年级的袁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光的色散》一节时,本想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折射出的光的变化,可是上课时天公不作美恰好阴天,所以很难在教室里演示成功这个实验,于是就建议同学们:周末有空的同学可以在家做一下光的色散实验。九年级四班的梁同学就是这个“有空”且“有心”的同学。

梁同学首先在家准备好实验的器材:手电筒、水盆、平面镜和白纸,一番操作后发现出现的彩虹并不那么明显,于是又改用三棱镜重做实验,这次的实验比上次现象更加明显,出现了光谱彩带,但是梁同学发现该光谱与书上的七色光光谱相比,光的颜色略显单调,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带着这个疑问梁同学微信联系了自己的任课老师,从老师那里得知是光源的问题,原来手电筒和太阳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光。不甘心的梁同学在第二天的晴天又重新做了这个实验,终于看到了太阳光的七色光谱。

梁同学来到学校后跟老师汇报了自己实验的过程,袁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你是个勤学好问、敢说敢做的好孩子,只要坚持不懈,最终成功一定属于你。在老师的鼓励下,梁同学灵光一现又有了新的问题:做“光的色散”实验时要受天气、时间以及教室位置的影响,那么有没有一种光源可以代替太阳光,老师在“光的色散”演示实验时就不会受这些条件的影响,想什么时候做都可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梁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又有了新的收获。原来利用疝灯放在菲涅尔透镜的焦点上发出的平行光就十分接近太阳光 ,再利用三棱镜进行分解就能得到完美的光谱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默生曾说:“生活就是实验,实验的次数越多你就做得越好。”滨海一中的老师们总结的“双轮驱动”实验教学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基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或观察实验过程,得出相应结论,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实验探究精神。

素材来源:袁清梅 王品

X 关闭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