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但气候多变,且昼夜温差仍然较大。各养殖场要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日常养殖管理,加强水质调控。
(资料图片)
一、病情预测
1、鲤春病毒血症:病原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流行于春季(水温13~20℃),主要危害鲤、锦鲤、鲫等鲤科鱼类。
2、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病原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病程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
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主要危害虹鳟幼鱼,3月龄内的鱼易发病,并造成大量死亡,水温在8℃~15℃时易流行。
4、小瓜虫病: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苗种,繁殖适温为15~25℃。
5、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鲤、鲫等,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害,水温15℃以上易发生和流行。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巡塘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做好水质监测和消毒工作,加强池塘底质和水质改良,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3、做好苗种、养殖水体、工具的消毒工作。
4、投喂富含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优质配合饲料,增强免疫力。
5、一旦发现疑似鲤春病毒血症、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生,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样品到有资质实验室诊断,同时采取相应紧急控制措施。
(二)治疗措施
1、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氟苯尼考(水产用)拌饵投喂,每千克体重5~20毫克,连续3~5天;同时,每隔一天,养殖水体泼洒国标渔药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
2、小瓜虫病:在疾病早期采取措施有一定效果,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浓度为0.7毫克/升全池泼洒。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将养鱼的水槽、工具进行洗刷和消毒,消毒可采用食盐,浓度为3%。
3、烂鳃病:10%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5~1毫升;在发病季节,每周全池遍洒漂白粉1~2次。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g/亩;每月在食场周围遍洒生石灰1~2次。每公斤体重每日拌饵投喂恩诺沙星粉(水产用) 10~20 毫克(以恩诺沙星计)/次,连用3~5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